兩岸(麗水)品質農業高峰論壇 聚焦麗水市三農故事驚艷台農

(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2022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提出的第20周年,為發展從共生智慧出發、以鄉村振興促進的融合發展,以「稻魚共生」聞名全球的麗水市青田縣,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舉辦場地,浙江省麗水市「三農」的故事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目光。「兩岸(麗水)品質農業高峰論壇」2022年8月10日至11日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舉行,來自兩岸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和台商、台青齊聚縉雲縣,聚焦麗水市「三農」的故事、探討兩岸高品質農業的融合與發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Dac1NnPwk

據了解,所謂的「三農」是指「農民、農村、農業」三大問題,此概念於1996年由經濟學家溫鐵軍提出,此後被媒體廣泛引用。「農民問題」是指其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負擔沉重和收入少;而戶籍制度形成城鄉二元體制,令致農村發展滯後;「農業問題」方面,農村仍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小規模生產,導致「農業發展」落後,同時帶來農業用地惡化等環保問題。

早在1200多年前,聰慧的麗水市青田縣人就創造了「稻田養魚」的新農業生產方式,用行動告訴後人,沒有大江大河,住在大山裏面的農夫依然能夠發展漁業,並且稻、魚相互幫助、和諧共生,充分發揮了水田的使用價值…現在,麗水市特色的「稻魚共生」、「茶羊共生」、「茭鴨共生」、「林菇共生」、「梯田共生」等共生系統所代表的古法農耕正與現代科技相互融合,成為麗水市打造品質農業最具辨識度的指標之一,令在大陸耕耘夢想的臺灣新農夫興奮不已,「稻魚共生」就是大自然最佳的融合與發展!

據悉,「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是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該系統中,水稻為魚類提供庇蔭和有機食物,魚類則發揮耕田除草、鬆土增肥、提供氧氣和吞食害蟲等作用,這種生態循環系統大大減少了對化肥農藥的依賴,增加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證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實現了稻魚「雙豐收」。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員會主委吳晶開幕致辭時表示,麗水市的高品質農業證明浙江的山區縣市不僅有著高品質的生態優勢,還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發展環境和極具潛力的投資空間。希望浙江新農人立足鄉土、紮根農村,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也誠摯邀請廣大的臺胞來浙創業,共同享受浙江發展的紅利,努力結出更多投資與合作的新成果。

麗水市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致歡迎詞時表示,此次論壇彙聚了兩岸高品質農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和農業產業發展的專家學者,分享探討高品質農業發展的理念、創新的論壇對縉雲縣乃至兩岸高品質農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麗水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鄉村振興局黃力量局長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他表示,位於浙西南的麗水市是一座典型的山區市,鄉村面積占土地面積八成以上,農村人口占全部總人口七成以上,麗水市提出了「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板」的目標,並在「三農」的領域確定了「品質化升級、組織化發展、數位化賦能」的「三化」戰略。

黃力量指出,高品質的農業是其中重要內涵之一,也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要點。黃力量表示,品質農業以農產品優質安全為基礎,以國際化對標、產業化經營、組織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全程化管控、數位化賦能為基礎,打造現代科技與傳統農耕相結合、需求面與供給面相貫通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具體的實踐中,麗水市的品質農業從三個方向進行構建,包括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生態角度、堅守綠色的生產方式的生產角度和延伸價值鏈的生活角度。

麗水市高品質的農業發展如火如荼,與臺灣農產業界的交流也興盛蓬勃,麗水市的「三農」故事裡有許多兩岸共生、共用、共贏的創意篇章。本次論壇邀請了眾多兩岸農產業的權威嘉賓、業界大咖和兩岸台青、台商共論融合發展,其中包括中國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邱毅、原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部門總經理、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何春寰和台青、台商代表…等貴賓出席。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邱毅與麗台農業交流淵源頗深,從2018年開始邱毅博士便持續參與麗水市為推進兩岸農業產業交流合作而舉辦的一系列高端論壇活動,對麗水市的品質農業見微知著。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鄉村振興」就是促進兩岸融合最好的方式和媒介。在他看來,投入「鄉村振興」的創業模式,就是台青實現自我價值並融入大陸發展最好的途徑。

陳耘嘉

在大陸耕耘的茶道藝術家、岳山嘉茗創辦人陳耘嘉秉承「自然農法」致力於農業的永續發展,這次在縉雲縣他實地感受到「共生系統」農業的古老智慧,如同找到知音興奮不已。在他看來,古老的農業傳統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充滿智慧的創意啟示,相信兩岸青年在鄉村振興領域大有可為。

莊慈芯

與會台青、築田農旅創始人、成都諾愛藝術農場主理人莊慈芯也在分享中表示,高品質的農業是兩岸同胞共創美好生活的新引擎,以文創旅遊的小融合撬動兩岸產業大融合,麗水市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相信更多臺灣青年會看到這種共生的智慧,從中找到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契機。

麗水市高品質農業的發展成果令人驚豔,各縣(市、區)的獨創性發展模式也彌足珍貴。論壇的兩岸品質農業案例分享環節,充分展現了兩岸新農人們耕耘不輟、積極奮進的創意和拼勁,更讓現場嘉賓充分感受到高品質的農業正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共富之道。

縉雲縣副縣長何海龍也分享了縉雲縣高品質發展五彩農業,探索山區縣產業富農新路徑的實踐案例;慶元縣副縣長熊煥還講述了一個黃金果帶富一個村,共富一方百姓的感人故事。

麗水市的「三農」故事令世界驚豔,其中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也譜寫了許多華彩篇章。2012年以來,麗水市組織各縣(市、區)的農業部門和農業主體,多次深入臺灣考察學習,並引進臺灣人才,與麗水農業產業界攜手推進麗水花園鄉村建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

從2018年開始,麗水市就開始廣邀兩岸專家學者、台青、台商,為兩岸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建言獻策,舉辦了一系列高端論壇活動,並通過多種方式,讓論壇成果落地生根,為麗水市高品質的農業發展貢獻「兩岸智慧」。本次「兩岸(麗水)品質農業高峰論壇」,也是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更接地氣的實踐,集合兩岸的農業人才和智慧,到最基層解決實際的問題,為兩岸農業深度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共融發展,貢獻最佳的「麗水方案」。

近年來,麗水市把大力發展高品質的農業作為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並取得了一系列的標誌性成果,其中就包括全國第一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地市級農業區域公用的「麗水山耕」品牌。

在「麗水山耕」品牌的輻射帶動下,麗水市培育出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縣級農業公用品牌,其中就包括縉雲縣的「有縉道」品牌。論壇中還特別設置了「有縉道」文創頭腦風暴的節目,邀請與會專家建言獻策,為縉雲縣的農業公用品牌發展打開思路、活化創意,探索企業與品牌的雙贏之道。

央視農業節目資深記者、中國農影《一鄉一品》節目製片人吳興民以麗水市縉雲縣為例,提出了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的傳播策略,認為在內容行銷方面必須借助多種方式,實現消費的場景化、品牌的故事化和傳播的事件化。

民革浙江省祖統委委員、杭州市兩岸聯誼專委會副主任、杭州市臺灣南投館運營方邵政鎵從「直播+臺灣茶」的案例啟示出發,分析了當前農產品行銷的痛點,認為品牌是「賣」出來的,必須遵循從「聲量」到「流量」再到「銷量」的行銷邏輯。

民革衢州市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委會委員、衢州學院城市動漫IP研究所所長徐明則提出通過縉雲縣的燒餅和黃帝動漫IP的打造,以文創的方式幫助推銷縉雲縣的城市品牌。

Check Also

中市府開放共享車位 公家機關願帶頭做起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台中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