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美粧聰明購務盲信不實廣告 涉及效能可處500萬元罰鍰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七夕佳節甜蜜將至,許多人會選擇前往實體店面或電商網路購買美粧保養品,送給另一半當作情人節的禮物,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提醒,「不實廣告」、「標示不完整」、「無中文標示」及「未經核准輸入」是選購化粧品最常見的四大陷阱,提醒台灣民眾勿聽信誇大美粧廣告,聰明選購美粧產品,與情人過個浪漫、美麗的七夕情人節。

Read More »

笑容融化人心幫助心想事成 心理學「畢馬龍效應」有效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大學指定考試結束,考生在焦慮中等待成績單、選填志願,然後懷著忐忑的心等待放榜。其實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跟考試升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耕耘投入、期待成果。如果能夠善用心理學的知識 「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s),將可以更容易獲得成功。

Read More »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參與2022亞洲生技展 以四大主軸展出32項亮點研發成果吸睛登場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智慧醫療,跨域創新」、「健康、關懷、創新、卓越」為展現深耕尖端醫學、智慧醫療等醫學研究領域的豐碩成果,並透過技術衍生公司讓技術從實驗室進到臨床應用,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智慧醫療亮點,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智慧醫療,跨域創新」為主軸,特別規劃技術分享互動舞台、智慧論壇及打卡牆拍照送精美小禮物,以貼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參與自2022年7月28日起連續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展出四天的「2022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期待帶動台灣的健康產業升級及台灣的經濟發展,造福社會大眾更健康、讓生活更美好。

Read More »

新南向國際醫療國家隊中國附醫首辦馬來西亞產業座談會 拿督接力分享實戰經驗建立產業搭橋機制帶動產業鏈發展

(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為讓台灣醫衛產業的獨特優勢可以更加國際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22年首次參與衛生福利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的第二期計畫,成為「新南向國際醫療國家隊」的新成員。中國附醫邀集產官學研等領域專家出席2022年7月21日(四)舉辦首場「智慧醫療產業前進馬來西亞之挑戰與機會」產業座談會,吸引包含精準醫學、AI醫療、醫材、遠距醫療、中藥領域逾20家廠商參與,並規劃第四季舉辦產業拓銷團,協助政府整合醫療與產業,建立產業搭橋機制,進一步帶動產業鏈發展。

Read More »

「長新冠」後遺症 中西醫 CAN HELP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確診人數已達428多萬人,病毒還不斷變種,與疫情共存將成為長態。近來國內外研究及案例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痊癒後都有可能留下後遺症,就是俗稱的「長新冠」,顧名思義,就是新冠肺炎所造成的長期健康傷害。有人反覆遭到感染、也有人染疫康復後出現腦霧、頭痛、味覺和嗅覺異常、疲勞…等「長新冠」後遺症。

Read More »

弘揚台灣傳統中醫醫學醫術嘉惠臨床 首位中醫博士林昭庚當選中研院院士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台灣之光!中國醫藥大學之光!」台灣中央研究院第一位本土的中醫新科院士終於誕生!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林昭庚講座教授2022年7月7日高票當選中央研究院第33屆新科院士,他是台灣第一位的中醫針灸學博士、第一位教育部審定的中醫學教授,也是中國醫藥大學培育的傑出畢業校友,尤其對光大中醫傳統醫學與醫術,更顯意義格外重大!

Read More »

新冠肺炎「長新冠(Long COVID-19)」治療 中國醫大研究成果刊登《大腦,行為和免疫》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對於染疫病患的長期慢性症狀極需關照;COVID-19確診者,康復後若還是出現行動力下降、疲倦、呼吸困難、咳嗽、腦霧…等後遺症,感染新冠肺炎三個月後症狀若仍舊持續,恐怕就是「長新冠(Long COVID-19)」!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蘇冠賓教授結合安南醫院、光田醫院臨床醫療團隊共同發表名為「長新冠和長鏈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在新冠延遲後遺症的心理神經免疫學」的學術論文,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快速、最全面報導COVID-19疫情相關身心醫學的國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Read More »

刊登國際醫學期刊《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 中國醫藥大學肌少症臨床團隊研究成果輝煌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銀髮族和長期臥床者再傳好消息!老化相關的疾病(如癌症、愛滋病、長期臥床等)所引發的肌肉萎縮(前者稱為「肌少症」,後者為「惡病質」)是一直被視為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對年長者和病患的健康影響甚巨!中國醫藥大學「肌少症」臨床與基礎合作團隊研究發現,國人常用的中藥牡丹皮具有很好的抗「惡病質」的效果,而且新一期開發已通過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老年醫學國際知名期刊《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

Read More »

中國附醫顯微技術突破醫學瓶頸 腸道移植重建聲帶清除致命孢子

【記者鄒志中報導】 為開創前所未見的治療方法,造福病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陳宏基醫師帶領醫療團隊,透過顯微技術突破傳統醫學的瓶頸,包括兩個項目:(一)切除微小而致命的孢子,成功解決威脅病人性命逾四年的罕見黴菌感染。(二)改良重建下咽癌病人的語音功能,用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時,經由神經吻合,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成功改善病人的語音功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