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針灸團隊研創 「3D經絡銅人」榮獲國家專利權

【記者鄒志中報導】人體穴位深淺不一,坊間擺設的中醫針灸經絡穴位人體模型卻無法真實呈現出來;為幫助台灣中醫針灸教學、研究與產學應用的向前邁進,開創中醫藥與針灸之時代性發展,貢獻於全球的醫療健康產業,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針灸團隊在林昭庚講座教授的帶領下,以穴位實際深度循行,創新設計開發「3D經絡銅人」智慧裝置,榮獲國家專利權,目前陳列在英才校區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內,歡迎對針灸、十二經絡、奇經八脈和穴位等中醫藥知識有興趣的台灣民眾前往參觀。

榮獲國家專利的「動態三維人體經絡系統」智慧裝置,在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針灸團隊林昭庚講座教授主持下,由立夫中醫藥博物館高尚德館長策劃並邀請附設醫院針灸科李育臣主任、黃明正主治醫師共同執行,依據國際級中醫針灸大師林昭庚教授著作《新編彩圖針灸學》,結合程式、設計與電腦3D技術動畫,在人體立體解剖模型基礎上,展現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循行路徑、經絡穴位深度作用及經絡出入流注的變化,融會中醫經絡學說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結合中西醫學的創新設計成果,具有時代意義。

林昭庚講座教授表示,在坊間擺設的中醫針灸經絡穴位人體模型,其經脈循行設計,在穴位部份都是在體表循行劃過,而不是在體內依照穴位實際深度深淺循行,這與實際的穴位循行並不符合,為此,「動態三維人體經絡系統」智慧裝置(新型專利第M622486號),採依實際深度的3D動畫循行,以同身寸長度的標準設計「3D經絡銅人」,這是獲國家專利的「動態三維人體經絡系統」智慧裝置與其他家的銅人不同的地方。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針灸團隊的創新專利成果,將有助於台灣中醫針灸教學、研究與產學應用向前邁進,林昭庚講座教授期待未來進一步推動中醫經絡系統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各方向的結合與應用,期盼在台灣科技蓬勃發展的環境中,結合針灸學、現代醫學和現代尖端科技創新,開創中醫藥與針灸之時代性發展,貢獻醫療健康產業。

Check Also

CCE 全台第31家分所 林口樂學分所慶開幕

(特派員蘇杉郎報導) 首創將傳統標會注入「標會自動續標伺服裝置」電腦科技,神說國際「CCE中華資金交易所」,不僅在台灣金融市場刮起旋風,事業版圖更快速擴張,日前更於新北市林口區,全台第31個CCE林口樂學分所歡慶開幕,200多位會員與佳賓齊聚,人氣喜氣旺盛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