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人類的演化是從石器時代到彩陶時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類懂得掌握火,在火的應用上,陶器因應而生,有了陶器的日子,人們的生活水準才開始改變;為讓台灣民眾以及對古董、藝術品蒐藏情有獨鍾的蒐藏家們,能夠親眼目睹欣賞到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在香港蘇富比以新台幣11.5億元的高價拍賣出「北宋汝窯」等級的陶瓷精品驚喜現身,這項展覽名稱為「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的陶瓷特展,2024年7月4日到28日,將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盛大展出,歡迎台灣民眾踴躍攜伴前往鑑賞。盛大展出,歡迎台灣民眾踴躍攜伴前往鑑賞。
據了解,中華五千年文化歷代官窯瓷器中讚譽最高的首推「汝窯」,「汝窯」中又以滿釉、芝麻釘支燒的「天青釉」著稱,不僅色澤溫婉素雅勻潤,器形高貴流暢渾厚,整體呈現如雨過天青般寧靜開朗的美感;更由於傳世稀少,得之者珍若拱璧。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更指稱「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私人收藏傳世僅有四件,這存在於12世紀的古董珍品,實在相當稀有,連國際拍賣行都相當罕見。
北宋時期的富庶讓中華文化走上前所未有的變化,從傳世的文獻、器物與書畫,可以看出北宋時代的宮廷美學,分外講究器物與季節的搭配,除了實用之外,還講究個人專屬的品味與風格。其中,以宋徽宗最具代表,宋徽宗時曾有「宮中命汝州燒青瓷」,有高度藝術修養的帝王也參與其中的設計,「汝窯」的指定燒造,有其特別想法的考量,「汝窯」的器型都非常典雅秀麗,這是中國其他朝代都無法超越跟模仿。
「汝窯」在造型方面從仿製商周青銅器、到唐代金銀器、兼容並蓄又充滿創新,其中茶酒文化、飲食文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希望通過文物之間的串聯,呈現北宋的徽宗的美學文化,體會當時的想法和付諸行動的各種表現。
主辦單位指出,「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從六千年前仰韶文化開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像一條龍一樣展現出來。陶瓷的發展就是中國文化文明的象徵。從採石製泥、拉坯成形、施釉填彩,至入窯燒成。每件作品背後的文化因素,讓造形、釉色和裝飾紋樣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面貌。陶瓷器吸引人之處,在於它們呼應著淵遠流長的歷史記事脈絡,同時也從窯業發展網絡中反映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現象。
不同的年代的陶瓷器物,都承載時代的文化與歷史,「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嚴選一百多件陶瓷器物,其中在宋代有著重要的茶文化的東西,現在的人喝抹茶吃銅鑼燒和菓子,那些都是宋朝人的下午茶,全世界都吃的炸雞、炸薯條這些油炸食物,其實都是宋朝人發明的,我們現在吃辦桌的合菜,也是從宋人開始的,炒菜、炒飯的炒鍋也是宋朝人發明的。
如果人類的歷史上把「宋朝」刪除,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枯燥乏味,這次「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呈現並還原宋朝人的生活方式,從中能看到他們對美學的欣賞態度,對生活的優雅,對天地萬物的敬心,這對中華文化與歷史發展皆有深遠的貢獻。
綜觀歷史長河,文明多若繁星,遍布各地,時代幾經興衰,迭代更替。亙古以來,人類憑藉智慧與想像,發明了大量工具以解決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各種陶器的造型設計,以及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背後源遠流長的中國遠古文化,藉由陶瓷便足以作為人類活動的見證物。「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除讓觀眾了解中國陶瓷發展梗概之外,更希望藉由展覽引來交流與迴響,讓歷史典藏能再蘊釀出源源不絕的新發想。
舊石器時代,人類主要以狩獵與採集維生,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則開始過渡到農耕作業,駐紮定居,生活逐漸安定。新石器時代的人之所以選擇適應全新的生活方式,是「為了更為明智地利用自然環境資源」。
新石器時代文明在現今的中國土地上誕生之始,人們開始需要儲存水、穀種、糧食和由穀物發酵而成的酒,亦因此有了設計並打造容器的需求。距今約四、五千年左右,人類對於陶器製作工藝已經十分發達,此時的彩陶器形主要為瓶、盆、罐、甕等品類,胎體質地細膩,細緻光滑的胎質、流轉生動的紋飾及修長典雅的形制,彩陶藝術已經達到卓越的巔峰。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代更替這些著重功能的器皿亦漸漸成為了祭祀禮器。從沒有文字到青銅時代,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些傳承千年的古物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衰更迭,幸得保存至今,方讓我們得以窺探遠古人類的生活,洞察彩陶時代至漢代陶工的精巧匠心。
其實台灣古董、藝術品蒐藏界不只有曹興誠,像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特愛張大千畫作,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更創立創辦奇美博物館收藏現代藝術品,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以及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也都對古董、藝術品蒐藏情有獨鍾。
據了解,「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展出之精品「宋代鈞窯月白釉茶碗與北宋窯天青釉茶托」,古時流傳「家财萬貫,不如鈞窯一片」;「鈞窯」在古時亦有「汝、鈞不分說」。
此外,「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展出之精品,17世紀玳瑁天目台黑漆銘「龍光」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所收藏的「曜變天目」,為全世界三件僅存天目的其中一件,這也是展覽頻率最少的一件; 2019年在日本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的「破草鞋」特展中,將龍光院所珍藏的「曜變天目」展出,在特展書中的P98有件「玳瑁天目台黑漆銘-龍光」;這件美術館藏品與「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的「天目台」,不論是在造型、顏色、神韻及美感上都極為其相似。這件「天目台」放上茶碗並將其置於案桌上,供奉臨濟宗僧人,被曾為大德寺的江月宗住持把玩過。在收藏的箱書上,有僧人紫野寧馨的提書,落款於大正乙卯仲秋日等字,其上還配有黑釉茶盞。
「陶學威龍博古五千年」陶瓷特展之精品之一,宋代茶洋窯銀汉輪黑釉茶碗(灰被天目),《君台觀左帳記》記載屬於上品,本為平常之茶盞,後因符合日本平淡的茶風,轉而成為日本茶人追捧之物。至於其身世之謎,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福建大規模的考古活動中,由中日專家共定「洋茶窯」為其燒制地點。茶盞名為「飛雲品」,亦能感受「松平雪台翁」共與飛雲品茶的氣度與瀟灑;盞型修胚的方式與二次上釉的技巧,與干利休讓與奈良源七銘為沼田的「灰被黃天目」極為相似。
展覽資訊:
電話:04-3507-9284/0987-691-407
展覽日期:2024年7月4日到2024年7月28日
展覽地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園區開放:6:00-22:00週一至週日
展館開放(依各展館公告為主) 9:00-17:00 週一至週日
文化資產資料中心開放 9:00-12:00、14:00-17:00周一至周五